手持红外热像仪的核心工作原理基于红外线的探测与成像。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都会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射红外辐射能量。这种红外辐射携带了物体表面的温度信息,不同温度的物体所发射的红外辐射强度和波长分布有所不同。
手持红外热像仪内部配备了高精度的红外探测器,它能够敏锐地捕捉这些微弱的红外辐射信号。当对着目标物体进行观测时,探测器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经过内置的电子元件进行放大、处理和分析,随后依据特定的算法,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温度数据,并以不同颜色或灰度等级的图像形式呈现出来,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热像图。在热像图中,不同的颜色或亮度区域直观地反映了被测物体表面各部分的温度差异,高温区域通常显示为较亮的颜色(如红色、白色),而低温区域则呈现为较暗的颜色(如蓝色、黑色),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状况以及潜在的热点或冷点位置。
手持红外热像仪的测定步骤:
1.准备工作:
-熟悉仪器:详细阅读产品手册,了解仪器的功能键、操作界面以及各项参数设定。
-检查设备状态:确认电池电量充足或电源连接正常,镜头清洁无尘,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镜头。
-预热与校准:按照说明书要求开启仪器并进行预热,然后进行校准。长时间未使用后建议手动执行一次校准。
2.设置参数:
-发射率设置:根据被测物体的材质正确设置发射率,不同材料的发射率不同,错误设置会导致温度读数偏差。
-温湿度及距离等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环境温湿度、测量距离等参数。测量距离要合适,过近或过远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一般与被测目标的大小以及红外探测器性能有关。
-其他参数设置:如温度范围、颜色渐变、度数单位等,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定。
3.调整焦距与测量方位:
-调整焦距:使被测目标清晰成像,减少因焦距问题导致的测量误差。
-选择测量方位:尽量使热像仪与被测物体的角度垂直,以获得良好的成像效果,同时避免被测目标周围背景温度过冷或过热对测量的影响,可通过调整测量方位来减少或消除这些影响。
4.拍摄记录数据:
-稳定持握仪器:保持仪器稳定,避免抖动导致读数波动,可用三脚架支撑。
-拍摄热像图:将设备对准目标区域,按下拍摄按钮,获取热像图。对于静态目标,可以采用连续拍摄模式获取多张图片;而对于动态场景,则应使用视频录制功能捕捉变化过程。
-记录环境参照温度: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选择不同的环境温度参照体,并记录环境参照温度。拍摄时,应至少拍摄两张图谱,一张包含同类两相或者三相设备,以便进行同类对比;另一张针对发热相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近距离拍摄,以求得真实的温度值。
5.数据分析与处理:
-观察热像图:在屏幕上观察热像图,分析温度分布情况,注意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温度区域。
-数据记录与存储:根据需要,将数据存储到设备内存中,或将数据传输到电脑等其他设备上进行保存和分析。
-利用软件分析:利用配套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标记热点、计算温差、生成报告等。